全球视讯!【简单飞机事物设定】BTU-35A“共和”MK.II中型坦克

来源:哔哩哔哩 时间:2023-06-15 00:04:29

历史背景↓

BTU-35服役之后,应军方追加的改进要求,北方机械厂研发了其火力增强版本,该单位的高级设计师陈裕良仍然负责主持这一工作。

这一型号的开发始于1936年秋季,与BTU-35B同时开展,由于其主炮技术门槛相对更低且论证更加简单,该型坦克的研发进度稍快于BTU-35B,其于1937年6月26日起开始服役,随即军方将其命名为BTU-35A中型坦克,由于该车属于BTU-35“共和”MK.II中型坦克范畴,因此代号不进行修改。相比于BTU-35基本型,该型坦克换装了一门口径更大的主炮,毁伤能力远远超过原有的45毫米坦克炮,对软目标和防御工事的打击能力提升极为明显,与此同时该坦克炮的穿甲能力也要略微超过45毫米坦克炮,随着强化火力的相关改进,该型坦克战斗全重存在小幅度增加,因此动力表现存在小幅度的削弱。根据测试与评估,军方认为其整体性能完全满足需求,且该车在战争中表现出理想的作战能力。


(资料图)

BTU-35A中型坦克的生产从1937年持续到1939年,总产量为480辆,随着双方坦克性能的持续提升,该型坦克逐渐陷入落后状态,并于1942年退出一线部队,后以预备役装备的身份继续存在,最终于1946年正式退役并除名,从此正式完成历史使命。

各年产量:1937年75辆,1938年217辆,1939年188辆。

尺寸与重量↓

全长:7140.0毫米

车体长:6 962.0毫米

车体基长:6 463.7.3毫米

总宽:2 805.0毫米

车体基宽:1 600.0毫米

履带宽:500.0毫米

离地间隙:400.0毫米

车体基高:1 264.2毫米

车体高:1 664.2毫米

火线高:2 120.0毫米

炮塔顶部高:2 545.2毫米

主体部分高:2 545.2毫米

整体总高:2 655.2毫米

炮塔基长:2 117.6毫米

炮塔总长:3 041.0毫米

炮塔基宽:1 660.1毫米

炮塔总宽:1 760.0毫米

炮塔基高:877.2毫米

炮塔座圈直径:1 500.0毫米

战斗全重:约30吨

乘员:4人(车长、驾驶员、炮手、装填手)

机动性↓

发动机:1台人民机械动力厂VBH300/33型V8柴油发动机

发动机排气量:33.0升

最大功率:220.6千瓦(300马力)

单位功率:约10马力/吨

最大扭矩:1100牛米

单位扭矩:约37牛米/吨

最大转速:2100转/分钟

怠速转速:500转/分钟

驱动模式:后置后驱

档位分布:4前1后(-4+4+11+18+25千米/小时)

最大前进速度:25千米/小时

最大后退速度:4千米/小时

额定越野速度:15千米/小时

理论极速刹车距离:约6米

过垂直墙高:约0.8米

越壕宽:约2.8米

额定爬坡度:30度

燃油量:431升

最大油耗:102升/小时

公路行程:200千米

越野行程:85千米

装甲防护↓

车体前部:50毫米8度——25毫米78度——50毫米20度(由上至下)

车体两侧:40毫米0度

车体后部:30毫米60度——30毫米0度——20毫米80度(由上至下)

车体底部:10毫米

车体顶部:12毫米

车体舱门:10~30毫米

挡泥板:10毫米

侧裙甲:15毫米0度

车体内隔段:5毫米

驾驶员观察孔:25毫米0度——40毫米8度【防弹玻璃】(由外至内)

车体装甲制造工艺:轧制均质钢装甲

车体装甲连接工艺:焊接

炮塔前部:65毫米0度

炮塔两侧:50毫米10度——50毫米0度(由前至后)

炮塔后部:40毫米0度(大部区域追加20毫米0度间隙装甲)

炮塔顶部:30毫米19度——15毫米0度(由前至后)

炮塔底部:15毫米

炮塔舱门:15毫米

炮盾装甲:65毫米

炮塔座圈:50毫米

炮塔侧观察孔:25毫米0度+35毫米0度【防弹玻璃】(由外至内)

炮塔装甲制造工艺:轧制均质钢装甲

炮塔装甲连接工艺:焊接

火力配置↓

主武器:1门1934-228型坦克炮,口径:76毫米,身管长度:35倍径,弹药基数:55发(炮塔内36发),理论射速:6.0秒/发(10.0发/分钟),弹药:APBC/APHEBC/HEBC,弹丸重量:6.60/6.60/6.60千克,初速:每秒600/600/600米,装药类型:-/TNT/TNT,装药量:-/45/682克,10米垂直穿深:86/77/10毫米,100米垂直穿深:84/75/10毫米,500米垂直穿深:74/66/10毫米,1000米垂直穿深:63/56/10毫米,2000米垂直穿深:46/41/10毫米,10米30度穿深:71/64/10毫米,10米60度穿深:31/28/10毫米。

副武器:1挺1932-23型机枪(同轴),口径:7.62毫米,弹药基数:1800发(100发弹箱供弹),理论射速:750发/分钟,弹种:AP/AP-I,弹丸重量:0.01/0.01千克,初速:每秒800/800米,10米垂直穿深:10/8毫米,100米垂直穿深:9/7毫米,500米垂直穿深:4/3毫米,10米60度穿深:9/7毫米,10米60度穿深3/3毫米。

反应力与适应性↓

炮手瞄镜倍率:4.0X

射击稳定系统:垂直稳定

稳定系统理论有效速度:≤35千米/小时

稳定系统建议使用速度:≤15千米/小时

方向机驱动模式:电驱动

方向机电机型号:人民机械动力厂1933B型低速电机

方向机电机功率:950瓦

方向机射界:全向

方向机转速:14.2度/秒

高低机驱动模式:齿轮

高低机射界:22/-8度

高低机转速:4.6度/秒

通讯设备:中继-6型载具用无线电台

理论通讯半径:35千米

性能特点(以同时期环境为依据)↓

优势点:操作性,射击稳定性,通讯

平庸点:装甲,穿甲能力

劣势点:机动性,态势感知

理论战力等级:2.3

三要素设计诉求↓

火力:穿甲能力稍强于基本型,重点强化反步兵及反工事能力。

防护:与BTU-35基本型一致。

机动:与BTU-35基本型一致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国砍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